专家观点


       东北振兴确实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它的基础是经济问题,而其中的关键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的振兴。在计划经济年代,东北确实有光彩照人的业绩,应当说是中国经济的引擎,是领头羊,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年代,也有一些进步,也有一些亮点,但从总体来看还不是特别鲜明,还不够明显。这里面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现在讨论东北振兴,我感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还是要强化重大产业布局在东北的落地是重中之重。希望在“十四五”期间国家生产力的重大布局上,要对东北有更多的考虑和部署。

  一、疫情的严重冲击给东北产业调整带来重大机遇

  要争取有更多的项目纳入到这个布局中来,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也就是中央领导和国家发改委等单位更好的更多的关心东北振兴,把一些经过慎重思考的重大项目布局在东北,另外一个方面也需要我们东北各界特别是东北的发改委部门,也要积极谋划、主动沟通、积极对接。这对东北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讲呢?由于新冠疫情的出现,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重大冲击和影响,将带来全球经济和产业的深刻调整,对我国调整布局重大产业布局提出了新要求。当然,这也给我们东北产业的重新的调整布局提供了更大的机会、重大的机会。这次疫情把进一步调整完善、重新布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时代课题都提上了日程。

  事实上,美国和西方社会已经出现了那种“全球化走向终结”的观点,产业链供应链的“逆全球化”也有行动,这既为了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考虑民生和就业优先,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就业遇到了很多困难,给政治领导人不少压力。这次疫情不少西方国家口罩、防护服、医疗器械等严重短缺,民众很是不满。疫情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会内敛化、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的趋势会更加增强,强化自身的或者区域化的完整产业链供应链循环,重新调整布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当然我们对“全球化走向终结”的观点是不赞成的。我们说,这次疫情虽然冲击很大会,对全球化走势有新的影响和新的变化,但是要是完全逆转全球化这个趋势,我看也是做不到的。但是我们特别也需要考虑到这种基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大循环出现可能会有新的调整和变化。我们也要特别警惕疫情之后,全球产业链某些方面的“去中国化”现象,作为制造业的“世界工厂”,我国确实也要未雨绸缪,要尽早做好应对准备。

  我们中国这次抗击疫情能够率先稳住,率先复工复产,应当说有了一个重要的窗口期,我们要抓住这个西方有些国家经济衰退的机会,来加快这个培育我们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总的来说,以夯实我们的供应链基础为主线,以提升我们的价值链层次为核心,以培育我们的产业链生态链为平台,以推进我们的区块链应用为抓手,继续来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引领力和控制力。在中国的新兴战略产业引领下,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圈等大的经济区域布局上有一些考虑之外,在东北也应该努力打造一个具有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战略新型产业集群,来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安全做贡献,为全球经济安全做贡献,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分工调整和创新中做出我们东北的贡献。东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那就是对整个国家的贡献,东北产业要发展起来了,应该说我们这个地图上这个鸡头就昂立起来了,整个国家雄姿就更威武更好看了。要利用这个“十四五”规划的一个战略机会,多做一些工作。去年中央开的是四中全会,讨论的是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今年啊,可能还要开五中全会,按照惯例可能要研究讨论“十四五”规划问题,这对我们东北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会。

  由于疫情的冲击,把国家经济安全、国家产业安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西方国家它要做出战略性调整,过去它都有调整,如美国已经推了好些年的再工业化。这个疫情之后,西方国家可能就会加快这种调整,这种调整要倒逼我们要在国内产业链价值链上也要重新做出调整才行。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应当说东北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特别是产业地位,地位可能不是降低了而是上升了。特别是东北有比较好的基础工业,制造业基础雄厚,另外又是国家的大粮仓。疫情逼迫我们必须要重新研究思考国家产业安全和粮食安全方面这些重大问题,也会有一些新的调整和布局。东北要抓住这么一个战略契机,来结合东北的自身情况来加速和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粮食安全、社会安全联系在一起的有关产业布局。东北区也要尽可能的加快推进产业一体化进程,完成新一轮的生产力重大布局和产业布局。

  二、以超常规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当务之急,东北要以超常规的措施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更多的重大生产力布局、重大的产业项目落地来奠定一个好的基础。营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6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条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近年来,东北三省优化营商环境意识明显增强,市场环境逐步改善,政务服务不断优化,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不断提升,但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领域差距还不小,虽然明面听不到“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了,但人们的心里感受可能还没得到根本转变。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今年3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此前,总书记明确提出,党中央部署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目标都要完成,“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因此,面对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东北更要拿出自我革命精神,以超常规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工程,致力于建设发展环境最优省。

  要加快全面复制推广“放管服”改革先进经验做法,加大力度刀刃向内转变政府职能,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给市场发育创造条件。加快落实省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依法保障各类产权,组织开展产权保护领域政务失信专项治理活动,依法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完善政务信用管理体系,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大力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坚决治理“新官不理旧账”问题,新官要理旧账更不能欠新账,政府作出的部署必须落实到位,作出的承诺必须坚决兑现,树立诚信政府的好形象,给市场主体稳预期、强信心。

  要把企业招来、把资金引来、把项目谈来、把人才聚来。要更加支持和爱护本地和外来企业成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营造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信用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建设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五是在更多东北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按照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试点评价体系,支持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参与评价,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社会氛围,以评促改,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展壮大,不断增强“投资必过山海关”的市场预期和社会认同。

  三、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治理效能

  疫情防控是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特别是对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的真实检验。习近平总书记3月31日在考察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时,高度肯定杭州运用城市大脑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验做法。因此,东北三省政府要放眼长远,总结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治理短板,完善数字治理的新路子。

  数字政府建设要加强整体性。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高度关联、彼此调适,必须以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为切入点,推进与各领域改革的联动集成,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加快平台一体化、服务一体化、保障一体化,实现政府内部运作与对外服务一体化、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供完整链条的公共服务,以行政行为的整体性效率提升,以“键对键”减少“面对面”,线上线下无缝对接,优化企业群众办事体验。

  数字政府建设要加强开放性。数据是数字政府的核心资源,数据流动才能产生价值,数据开放就是要释放数据的红利,东北三省政府要通过推进数据开放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拓宽数据开放的范围领域和提升数据开放的深度质量,就可以有效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社会治理智能化、民生服务精细化个性化,市场和社会主体也就具备内生的积极性并可以挖掘运用数据进行创新应用和增值利用,释放数据活力,激发社会创新动力。

四、解放思想转作风推进实干型政府建设

  坚决破除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和大而化之的做派,坚决整治好高骛远、盲目跟风、不推不动等顽疾。破除官本位思想、体制情结、圈子文化、凡事靠关系等陋习,树立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良好风尚。推动思想解放深入到基层,唤起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正向激励,各级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要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从制度上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受褒奖。东北各级政府要带头向“不担当”的行为宣战,向“不落实”的顽症开刀。

  以系统施策、加大改革力度为关键,在要素配置、环境优化、产业升级等政策精准供给上下更大功夫,对接落实赋予省级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政策,加快形成一整套更加务实管用的政策体系,放大政策集成效应,确保项目建设有空间、企业发展有依托、创新创业有保障。 完善抓落实的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工作体系、考核体系,形成完整工作闭环。推行专项工作“施工图”模式,机制性设计、清单式细化、时限性分工、责任式落实。健全专班推动工作制度,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干出专业水平、干出实际成效。

  在当前复工复产关键时刻,要加快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等各项政策,尽快制定落实在一定时期内对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企业实施缴费返还或补贴等支持政策。东北是老工业基地,但有些产业、大的国有企业与当地的中小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方面还有短板,需要加强。

  为了应对疫情,中央也要求地方加大投资力度,并增大了国债发放力度来支撑经济的发展。几年前我到贵州贵州省去考察,他们已经做到了高山峻岭中的县县通高速公路。现在地处大平原的吉林省有的市所属的几个县,还没有通高速公路。所以,东北的一些区域老基础设施仍有投资的空间和潜力。当然,我们重点要利用这次机会更多的盯住新基建项目,在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这个大的产业调整布局中争取占有一席之地,通过新老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来改善营商环境,提升东北产业的竞争力。(张占斌,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该文为作者于2020年4月10日在由东北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全球战‘疫’下的东北振兴”专家线上座谈会上的发言。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