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一体化的思考
赵继
东北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出高校科研院所“供给相对丰富”与区域企业“需求明显不旺”并存、科技成果转化“流出严重”与“本地转化率低”并存、“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与“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并存的尴尬局面。破解东北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更好地实现以科技成果转化引领东北区域经济转型,关键在于构建东北区域一体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今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到“深化东北地区内部合作,完善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支持省(区)毗邻地区探索合作新模式。加强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统一市场建设等领域务实合作,建立若干产业合作与创新转化平台。”在新背景、新形势和新要求下,如何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东北区域一体化体系,是东北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和全面振兴,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以科技成果转化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纵观全球的经济发展,无论是国外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国内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几乎都是通过产学研协同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具有强劲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增长。这里举两个例子。
1.“硅谷模式”
硅谷模式的特点是以大学或科研机构为中心,将科研与企业创新需求相结合。硅谷毗邻斯坦福、UC·伯克利、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这些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在美国硅谷形成和崛起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大学的科技成果持续转化,培育了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世界知名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与加州地区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形成了区域利益共同体,带动了高科技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江苏创新模式
江苏省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和技术转移联盟,构筑政产学研协同发展的一体化创新模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全省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全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
此外,大家熟知的还有:美国德州医疗产业中心、美国波士顿 128公路高技术产业走廊、英国的剑桥科技园、德国柏林州科技园、日本筑波科学城以及北京中关村、武汉光谷、上海张江等,这些都是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
二、东北地区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近年来,虽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某些特有的困难和制约,依然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和成果流失等现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1.体制机制障碍
东北地区是国资国企重镇,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资金渠道和资金落实与其它地区相比存在差距,特别是体制机制上的障碍等因素影响较大。
2.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普遍不足
以发明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是体现企业创新活力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几年公布的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和有效发明专利排名中,东北地区的研究院所和高校均排在全国前列,而东北地区的企业无一入围前30名,在前100名中,也仅有四家企业入围。
3.科技成果和人才流出严重
据统计,东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中有70%—80%没有在本地转化,未能给东北地区带来效益。另外,由于吸纳人才平台的不完善、与南方地区相比待遇不足等原因,也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出。
4.研发投入相对较低
以2014年为例,辽宁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1.52%,吉林是0.95%,黑龙江是1.07%,全国平均水平为2.05%。在研发投入总量方面,2014年江苏省研发经费投入为1652.8亿元,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共计投入总和为727.2亿元,整个东北三省加起来还不到江苏省的一半。
5.风险投资不活跃
截至去年底,深圳各种大小风险投资机构达一万多家,而东北三省加在一起的数量非常有限。例如,2015年,无论是天使基金,还是引导基金在东北投资的数量和规模都非常有限,处于全国劣势。
6.科技成果转化资源配置不足
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不仅是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对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也需要重大基础设施的统一布局和重点支持。
由此看出,东北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呈现出高校科研院所“供给相对丰富”与区域企业“需求明显不旺”并存、科技成果转化“流出严重”与“本地转化率低”并存、“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与“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并存的尴尬局面。
三、东北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一体化的对策
如何在东北地区通过科技成果转化重点破题、精准施策,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发展,提出如下思路和对策:
1.实施区域一体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东北地区应在国家相关政策和基金支持下,联合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针对性政策,构建导向清晰一致、功能差异互补、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体化政策体系,实现科技成果在东北区域内自由流动。建设互补互通的创新特区,借助一体化政策的运行,形成东北科技成果转化走廊。以沈阳为例,可以通过实行一系列特殊的成果转化落地和人才落户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和项目落户沈阳浑南区,依托现有的东北大学新校区、东软、东网、新松等在内的高校和研究院所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起浑南(10公里)创新创业人才特区。通过区域一体化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引进项目、促进发展。
2.打造区域一体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从原始探索到产品成型,总共分为四步:基础理论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及功能验证、产品生产。前两步中70%以上是由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做,第四步的主体是企业,国内第三步的主体非常模糊,也是卡住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国外一些大的企业在第二步就已经参与,这好比4×100米接力,国外是四个人跑400米,我们是一个人跑400米。建议搭建区域一体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资本”,明确第三步的政府主体责任,形成一个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并通过政策和机制的设计,把产、学、研协议创新链条和连接点完全打通。在东北地区建立若干功能清晰、分工合作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通过集聚、整合和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打造技术交易、孵化引导、国际对接等区域技术转移功能平台。
3.共建区域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基础设施
东北地区发挥区域互补优势、整合资源联合争取在东北地区布局国家层面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实验室等,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带动科技成果转化,扭转目前东北高端人才外流的趋势。根据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即将布局和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筛选和组织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创新中心,通过重大科技突破和成果产业化,培植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4.构筑区域一体化的成果转化与投融资服务体系
科技与资本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成果转化的着力点和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建设的关键所在。构筑东北区域一体化投融资服务体系,成立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并与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积极对接,统筹财政科技投入和科技金融政策,积极引入社会风险投资,带动民间资本,嫁接全球资源,推进并完善股权投资体系建设,实现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与投融资的区域联动,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一体化提供支持。